已经经过了两年时间的淘汰,市场在不断变大,产品选择也变得更多,凭什么说经销商的优胜劣汰在加剧。
互联网在不断发展,新零售在不断崛起,经销商应该团结一心对抗“外敌”,为什么还要继续内部竞争。有什么证据证明这一切?
1,之前被各类厂家奇葩产品欺骗多次,已经杯弓蛇影。
据统计,2015年新品数量超过1.5万种,2016、2017年两年每年出现的新品更是都超过2万种,但是经销商的生意每况愈下。而2万种新品中,每年存货下来的只有几十种,真正能够做长期市场的只有十几种。
主流渠道见到的永远都是这些
这是什么概念?三年时间99%的经销商没有从新产品获利,没有持续带来利润的产品,只能依靠老产品的利润。甚至大多数经销商,在不断为自己的选择埋单,交学费。
作为经销商的生命线,选择一款好的产品越来越难,各种奇葩的产品,各种奇葩的厂家,已经让经销商吃够了苦头。
机会有限,市场缩小,竞争加剧……稍微有点不注意,淘汰你没商量!
2,商超费用,网点赊销,企业管理成本高,让经销商苦不堪言
过去的两年,很多经销商不断呼喊着:逃离大商超,逃离大商超。事实上,近两年经销商在终端碰壁的不仅商超,包括便利店,夫妻店等各个终端都碰到了各种问题。
2015年以来,快消品进入寒冬,大多数商超、终端的业绩在不断下滑。终端的压力转嫁到经销商身上,商超的各种费用不断上涨,任务量增加,赊账成风……经销商日子苦不堪言。
从2016年,新一佳倒闭以来,出现了不少商超、终端跑路的现状,让经销商的生存雪上加霜。经销商已经从争夺终端,转向对消费者的争夺,一场激烈的优胜劣汰已经开始。
3,消费回归,暴利产品越来越少,稳扎稳打做市场,没了耐心,吃不了曾经的苦。
原本都在羡慕经销商的利润有多好、多厚、赚钱有多容易,原来的方便面,饮用水,茶饮料,功能饮料……每一个品类都有百亿级的产品,利润更是不断提高……
但是现在,产品价格没有上升,成本不断上升,利润在不断下降。金牛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经销商依靠老产品获得的利润越来越低了。而近三年来,新崛起能称之为金牛的产品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