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时代,如何做好KA商超
来源: | 作者:纳食 | 发布时间: 2017-01-04 | 196 次浏览 | 分享到:

——如果厂商选择自建终端渠道的话,费用将会是非常的高昂,如专卖店租金,员工成本等;KA虽然收取各种费用,但是比起自建渠道的费用,还是有相当优势的。如一个红酒厂商在商业地段开一间专卖店,租金动辄上万/月,人员至少需要三人,如平均工资为1500元,则人工成本需4500/月,其他还有水,电等其他费用;然而进入超市系统,则只需要投入1500/月,即可以在一个门店拥有一个专柜的陈列位置,而且无须配备销售人员。   

•速度快,效率高

——厂商开发市场,如果走传统批发或者代理商渠道,需要一个一个批发商,经销商地去谈,需要在全国各地召开招商大会,有时历时数月仍然没有眉目;如果走KA渠道,只需要攻克一个采购,即可进入该系统所有的门店,如与沃尔玛合作,一旦签定合同即代表厂商产品马上可以进入遍及全国的100多家沃尔玛商场销售。   

•直接面对终端顾客和市场,有利于企业了解市场趋势和顾客需求。

——市场趋势和顾客需求是直接来自终端的第一手信息,有利于企业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政策的制定。   

•利润相对较高

——KA商超是终端,厂商可以以顾客接受的价格销售,相比批发等渠道,毛利率较高;   

•量大,薄利多销

——KA商超是面对大众市场的终端,每天动辄数百万顾客光顾,销售量是惊人的。   

•提升厂商形象和专业度,与超市一起成长

——大型连锁KA商超都具有一定的实力和品牌效应,商品能进入连锁超市系统销售本身说明厂家的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产品的形象在无形中得到一定提升;要和超市打好交道,厂商不得不加强学习以提升自身的专业度,最终与超市一起做强做大。   

•回款有保证

——KA商超合作一般采取购销的形式,对大型连锁超市来说,货款的支付较有保障。   

•发展空间巨大

——一个沃尔玛在美国可以做到三千多家商场,何况零售业的“沃尔玛”何止一个;厂商完全不用担心发展空间。象宝洁(P&G)这样的快速消费品巨物霸完全是跟超市一起发展起来的。

•费用投入与销售产出不一定成正比

——与连锁商超做生意是一个长期的业务,从投入到产出时间比较长,通常进入一个系统前三个月,甚至前三年都不会有太大的业绩起色;大量的人员费用投入未必能带来巨大的销售,巨大的销售也未必意味着巨额的利润。   

•终端需要不断的维护

——商品进入商超后,厂商并非就高枕无忧了,商超行业是一个人的行业,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终端维护能力也注定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