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和伊利
来源: | 作者:纳食 | 发布时间: 2017-11-28 | 364 次浏览 | 分享到:

蒙牛和伊利,尽管资产规模相近,营收也相差无几,市场份额也亦趋近,但是自三聚氰胺以后,蒙牛与伊利的市值之间相差一个蒙牛之多,当年牛根生出走伊利,创立蒙牛,仅用8年时间,就超越了伊利。然而,在牛根生“急流勇退”之后,蒙牛因为管理层变动导致的政策持续性不足,给了伊利发力的时间和空间,2012年夺回了老大宝座之位。



2014年蒙牛闯入了500亿俱乐部,让人看到了赶超伊利的希望,毕竟只差44亿。但2015年和伊利110亿规模差距是孙伊萍的滑铁卢,因为这个数字挫败了蒙牛人追赶伊利的信心!影响之大,可谓全局,蒙牛也被业内和蔼的称之为“千年老二”!

 

但2016年9月15日,蒙牛连夜发布公告,由原雅士利总裁卢敏放担任蒙牛的新掌门人,至此,和伊利抗争的重任也落在了卢敏放肩上!

        

10年员工曝出蒙牛问题根源

 

而就在卢敏放上任的那天,蒙牛内部一位做了10年的老员工,给新任总裁写了一封信,字字珠玑,情真意切的分析了蒙牛存在四大问题所在,我们来读一下:


2016.9.15,微信上被公司的消息刷屏了,消息来得突然,虽然很意外,但却在意料之中,蒙牛再这么下去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了,投资人不会坐视不管。过去的这些年,我和我的同事们被驯化成了温顺的绵羊,说实话,真的挺好混的,但不管别人怎么想,我挺怀念以前热血沸腾的时光,如果有一天,我希望做回草原之狼,享受世人尊敬的目光。

 

被客户尊敬,被竞争对手尊敬,除了公司的品牌光环之外,还有团队、个人所展现出来的精气神,以及我们产品在市场上势如破竹、攻城掠地的骄人业绩。不过那都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市场始终都是强者的市场,老二命运谁做谁知道,那种始终被人盖过一头的感觉一点一点消磨着我的自信。

 

孙总(孙伊萍)是一个有国际化视野,有情怀,又比较包容的职业经理人,但唯独没有个性。孙总虽然离开了,但她对蒙牛国际化和数字化的布局架构功不可没,她让蒙牛从草莽英雄站上了国际舞台,也拉来了众多外国巨头加入,也让兄弟们体验了啥叫美式企业管理文化。但是,这些外来和尚的经,让兄弟有些蒙圈,事实上,这种企业文化价值观的革新,让我们这些背过“老牛语录”的人有些格格不入,最终市场业绩报告也给了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