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20元到30元,成为啤酒中的贵族。”
金志国以前在西安常驻过4年,西安乃至整个西北市场门清。到了2003年底,青啤就在西北市场重焕生机,销量提升2000多万,市场份额增加到17%。
同一年,金志国亲自导演青啤入台。为符合台湾同胞的喜甜口感,他决定降低5%酒精度数,增加13%的糖含量,同时推出海洋蓝的新包装。短短3个月,青啤销量就超越百威、嘉士伯,突破1个亿,“拿下7.5%的份额。”
尝到甜头后,当年8月,金志国抽调90多位精英营,分别前往洛杉矶、巴黎、新加坡3地。到了年底,青岛啤酒在美洲、欧洲、东南亚3大市场的出口量增长131%。
业绩逐年上升,呈高速增长模式
2005年,青岛啤酒的产销量突破500万千升。此后,金志国再接再厉,一举成为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从这一年开始,他主要的重点就是奥运战略,当年6月,金志国一口气砸下3000万,在央视狂轰乱炸密,“激情盛夏,相约青啤”、“狂欢之城,激情永恒。”
2006年,“激情燃烧”啤酒节在青岛举行,也拉开了全国20多个城市巡演的序幕。化装舞会、彩车游行、文艺表演铺天盖地,最主要的是免费啤酒不限量,年轻人的唯一饮料就是青岛啤酒。
那几年中,金志国每年都举办不同主题的啤酒节活动,“我是冠军”、“倾国倾城”、“奥运大篷车”、“啤酒花园”、“NBA中国赛”等等,风暴过后,青啤销量快速飙高到60亿。
等到2008年北京奥运结束之时,青岛啤酒销量已经成功突破100亿,以24%的占有率名列榜首。时隔9年后,2017年青岛啤酒共实现啤酒销售量 797 万千升,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 262.77 亿元,同比增长0.65%。
纳食认为,尽管金志国由于个人原因,2012年离开了青岛啤酒,整整37年他把人生中最青春、最激情、最宝贵的一段岁月给了青啤,这无疑是值得所有人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