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饮料行业中椰汁并不是一个新的品类,20世纪90年代,以椰汁为代表的植物蛋白饮料兴起,保健、养生、自然等概念出现在饮料诉求中,如椰树椰汁、椰麦椰汁等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出现,椰汁曾经辉煌一时,但之后便陷入了不温不火的销售状态。
其次品类品牌从椰树“一家独大”到特种兵、欢乐家等品牌,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现象。据统计,2016年,椰树产值突破40亿元,是椰汁品类的行业老大,但由于产能局限、省代模式管控缺失以及节庆时节强行调价等“不良措施”。多年来,椰树虽“一枝独秀”,但发展一直没有大的突破。
最后,便是品类处于品牌洗牌期末期,一些小品牌逐渐退出市场,市场竞争聚焦于椰树、特种兵、欢乐家等几大大品牌之间。
作为椰汁品类,虽市场上企业和产品众多,但选材相同,且受到椰汁原料加工工艺的影响,除甜度略有不同,口感上差别甚微。
从外包装上看,模仿跟风严重,统一迷彩装,一眼看上去很难区分,最终导致口感相似,包装趋同。
两大主流价格带,产品价格相对稳定。椰汁市场上小罐装的价格在3.5-5元之间,大瓶装的价格在9-15元之间。椰汁的整体市场份额占比虽小,但椰汁品类很多,价格竞争透明度高,形成了主流的两大价格体系。
生榨理念,异军突起。以苏萨为首的椰汁企业提出“生榨”理念,从工艺角度出发,以一种全新的生产理念在鱼龙混杂的椰汁市场中找到了突破口。2013年随着“特种兵”电视剧的热播,苏萨以武打影星吴京做代言,为铺市做了最容易给消费者形成印记的广告推广。
小罐装走流通,大瓶装主打餐饮。245ml、330ml、450ml的小罐椰汁在流通渠道接受度极高,因为产品容量小便于购买、饮用和携带,同时流通渠道又是离大众消费者最近的渠道。除了流通渠道外,椰汁在餐饮渠道销量也十分巨大,1L—1.5L的大瓶椰汁在餐饮渠道大放异彩,尤其在福建区域,此现象更加明显。
植物蛋白饮料品类开始出现南北融合、交叉覆盖的趋势。
早年,业内曾经有“北露露,南椰树”的说法,意指两家企业在各自所处品类的强势地位,也指市场布局上的泾渭分明。近年来,随着六个核桃的飞跃发展,北露露的位置已然被架空。一方面,六个核桃携核桃露深入湖北、江西等南方多个省份大杀四方,建立新的根据地;另一方面,以苏萨、航天为代表的椰汁企业则大举招商,加快北上西进,激活了整个集群的野心。
老品类如何重新炒热市场?
尽管行业老大椰树一直以常青姿态存在,行业新兵也不断发力和突进,但是椰汁产品已经沉寂多年,如何重新炒热是一个行业命题,而如何保持畅销和畅销也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