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几年前,几家世界500强食品巨头想对达利集团进行合资参股,并开出了丰厚诱人的条件,但是许世辉视民族经济为己任,坚持“创造第一流民族品牌百年企业”的信念不动摇,始终不为所动。当一位世界500强食品企业的总裁用挑衅性的语气问他说:“仅仅靠你自己的力量,你有没有考虑到来自更多的竞争对手?”许世辉巧妙地回答说:“我没有考虑竞争对手的问题,我只考虑怎样把我的企业做好,我把企业做好了,谁都不是我的竞争对手;我如果没有把企业做好,到处都有我的竞争对手。”
随着生意的扩大,1998年7月,福建达利在福建省外成立了第一家子公司,即现在的成都达利食品有限公司。而这个时候,福建达利的注册资本也在两轮增资后,增加到了2000万元,美利食品和加达分别持有58%及42%股权。2005年3月6日,美利食品将福建达利的全部股权转让给了许氏家族,福建达利注册资本同步增至8000万元,且由许氏家族直接持股,而美利食品则在完成“使命”后退出了历史舞台,从达利的持股结构中消失,福建达利被许氏家族彻底私有化。
借“蛋黄派模式”多点开花
进入21世纪后,许世辉注意到,泉州食品业遭遇了寒流——上个世纪,尤其是90年代,泉州的食品工业曾有过一段风光日子,家庭作坊形式生产的果蔬罐头、鱼皮花生、五香瓜子等曾风靡全国。但是现在,风行一时的泉州糖果、罐头、蜜饯等传统食品,受到了“新鲜度”需求的挑战。出于卫生问题的担心,罐头产品目前已经在退化,传统的蜜饯制作工艺也受到了怀疑;至于糖果,仅用于春节、婚庆等,季节性强,需求面窄。
许世辉意识到,食品业应该顺应消费潮流,在产品结构处理上寻求解决之道。在传统食品式微的过程中,许世辉看到了食品业的一个新时代——休闲食品时代正在到来。在都市人群里,很多人的办公桌、私家车或电脑旁,都会出现一些休闲小食品,或充饥、或消遣,这种现象已是司空见惯,食品的“休闲化”已成为一大趋势。
许世辉在食品业的新风尚中找到了自己的产业支点。从2001年起,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产品:达利蛋黄派。从技术角度来说,“派”实际上是一种工艺名称,是指不添加防腐剂而能使夹心蛋糕的保质期达到一年的技术。这个概念到了许世辉手里,其内涵被空前扩大了,除了方形蛋糕外,蛋黄派、巧克力派、果多派接连推出,在食品界掀起了一股“派”热,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派类食品大王。
从蛋黄派开始,许世辉开始了一场广度遍及全国的休闲食品革命。经过多年发展经营,达利集团形成了“达利园”派类食品、“可比克”膨化休闲食品、“好吃点”饼干三大品牌的产品结构。如何同时驾驭三大品牌,让三个并行的品牌共同在市场上发挥最大价值,这是营销界普遍关心的问题。许世辉以特有的前瞻性和敏锐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企业品牌经营之路——立体整合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