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的爆款必修推送之后,反响非常热烈,申老师的微信和电话一直都没有停过,几乎每天都会有几十个人来咨询包装设计,因为需要大量的时间来为有疑惑的朋友们解答问题,原定于一周后发布的第二篇文章推迟了将近一个月。
没有品牌延续性
新包装卖不过老包装的案例不胜枚举
品牌延续的重要性在很多大品牌中都有体现
很多客户以为,大刀阔斧的修改原有包装设计才算新设计,或者一个新产品要与旗下其他产品区分明显才好。可是却忽略了品牌的延续性、特征性和识别性。旗下产品陈列出来包装上眼花缭乱,杂七杂八什么都有,这样会使消费者产生识别错乱,每一个产品都没有深刻印象。如果原有产品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换包装也应该是原有升级。这样既保留了原有消费者的认知,又迎合了新晋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大刀阔斧的更改原有包装设计,只存在于新企业的新品,或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知名度较低的情况下。
包装设计与所在渠道不对接
线上产品在包装上可以略微夸张,投其所好,使用更年轻化的设计语言来吸引年轻人(网络消费群体主要为年轻人)
包装设计应该根据销售渠道有所调整。如电商渠道,因为多是一张张照片展示在消费的屏幕上,所以其包装呈现相对较为独立,考虑的应该是在屏幕的以及展示页面上怎么能吸引消费者的视觉。再如商超渠道因为要与其他同类竞品一同陈列,所以在设计上应该考虑如何在众多包装中脱颖而出,抢占视觉点。
卖点不突出
在品牌知名度不高的情况下,产品过分追求简约风格,产品本身也不是很美观,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和上面的包装属于同一种风格,苹果的知名度自然不用说,而且图片也十分养眼,同时也点明了产品的色彩呈现功能
一些包装过分追求风格,把大量的空间用在无关紧要的图片或者插画上,感觉是有了,但是消费者压根就不知道你卖的是什么,品名和卖点反而被淡化了,有喧宾夺主之嫌;也有一些过分追求艺术化的包装,或者非常高调,或者刻意简约,一不小心就跳出了消费者的审美范围,结果也只是看看即可,那种包装很难销得动。
要决策,不要讨论
大海航行靠的是舵手,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决策能力,如果把问题抛给大家往往得到的都是非常不专业的建议!
一些客户收到设计初稿后喜欢发到群里让大家讨论,提提意见。你可以让大家看,也可以让大家发表意见,但是不能做到让每个人都对自己提出的意见负责,因为参与的人员文化程度、相关经验、审美观和决策高度都不相同,有可能仅仅一个不太成熟的建议就会导致整个设计过程走偏,更何况还是那么多人各述己论,能不乱套吗?这时候就需要企业里推选出一名合格的决策人直接跟设计公司对接,决策人需要对自己做出的设计要求(排版、文字、卖点提炼等)负责,全权跟设计公司对接工作,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方向的一致性和正确性;如果真的需要更多的群众意见,那就需要去做一个正规的市调,而不是团队内的即兴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