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倒闭名单可以了解到,2021年入局的和倒闭的,双双创了十年来的数据新高。不止餐饮企业,与快消企业密切相关的电商行业和食品行业在2021年,太多的企业或者门店同样生存困难,甚至没有熬过这个“冬天”。
再加上最近两年,疫情对食品企业的影响,生意确实不好做,限电、限产、原材料涨价下,让本来都不怎么景气的食品行业更是雪上加霜。
2022三个雷区,不得不避
盘点完2021年的死亡名单,纳食总结出了当下食品行业的3个“雷区”。
1.资金断裂。这是企业破产的最直接因素,中国有多少企业存在资金问题?中国有多少企业在使用银行贷款?中国有多少企业身上的负债远高于企业本身价值?……而针对资金问题,有多少企业有应对方案?
答案是:很少,甚至没有。大多数快消品企业的资金链都是极不健康的状态,在负债状态下生存。资金回流变慢,销量下滑,利润变薄,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最终的结果,就是企业不断倒下。很多我们熟悉的品牌在最近两年变得杳无音信,或者直接倒闭,辉山、新一佳等都是现成的案例。
2.经验主义。对现在的消费者来说,只有更了解他们,更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爱好……才能开发出更受他们欢迎的产品。而现在大多数食品企业老板,岁数集中在40岁以上,甚至已经60岁。很难对现在的消费者有一个很好的把握。
同时,经历了数十年的创业、发展,这些老板更偏向于经验主义,对自己成功经验的总结,对行业成功经验的总结,对大品牌经验的总结。 这是纳食在接触不少食品企业之后发现的共性问题,每一个对各自的产品都有充足的信心,但是产品进入市场后,往往与想象之中差距很大,消费者并不买账。
3.思维守旧,没有创新能力。市场上,产品过关、品质过关、差异化典型的产品有没有?有!但是真正崛起的却很少。这不是产品的问题,而是思维的问题,商业模式的问题。大多数食品企业都处于很迷茫的一种状态,越来越多的信息,越来越多的选择摆在他的面前,最终却无法选择。
单论招商来说,老套的糖酒会、各种展会、各种网站宣传等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是效果越来越差。而在新崛起的数字招商宣传上,往往没有自己的焦点,自己的宣传群体,宣传平台的选择,很难再短时间之中完成产品的招商、造势,发展缓慢,最终被大品牌取代,干掉!
_iz9b.jpg)
2021年已经过去了,食品企业在后疫情时代的竞争日益激烈,虽然很多公司倒闭了,但那些经历洗礼后存活的企业正在时代的推动下加速狂奔。
当前,“疫情”仍未结束,更可能是常态化。2022年的挑战已经到来,食品企业只有打造好经营能力,加强造血功能,才能够活得更好、更久。
不然下一个被写进“死亡名单”中的可能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