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面包,一个在中国大众视野品牌里被忽略的消费品牌,作为起家于东北的一家面包品牌企业,自诞生起来非常低调,但却成为了中国大陆为数不多的几家上市的烘焙企业。
桃李面包,一个在中国大众视野品牌里被忽略的消费品牌,作为起家于东北的一家面包品牌企业,自诞生起来非常低调,但却成为了中国大陆为数不多的几家上市的烘焙企业。
昨日下午桃李面包悄然发布了2018一季度财报净利达1.08亿,同比增长51.6%,其股价与利润增长迅速,表现优异,堪称烘焙领域的隐形之王,下面纳食君就为大家来解析下这家行事低调但增长迅速迅猛的企业。
产业集中度低,
未来细分领域增长空间大!
起家于东北,前身是丹东桃李食品有限公司,最早由其创始人吴学群、吴学亮、吴志刚、盛雅莉四人创立于1995年辽宁丹东,迄今为止已经超过22年。即使做到年销售33亿左右,桃李面包在整个市场占有率不到7%。其主要竞争对手嘉顿不到4%(且主要市场不在桃李优势区域),这个市场依然分散。
由于更多的竞争对手还处于粗放式经营阶段,未来桃李的市场空间还非常大,如果按照10%的市场占有率,其销售还能有比较大上升空间。
从公开信息来看,以渠道致胜的桃李主要销售还集中在其传统市场华北、东北市场。而更大的华东、华南市场并没有高渗透率,今年华东市场的销售额有了非常长足的进步,但是华东地区还处于养户阶段,所以付出的终端推广成本也相对比较高。
高性价+爆品,直击客户群
与品牌连锁烘焙产品普遍被当做早餐+零食不一样。桃李的高性价比产品核心是辅助零售功能。其产品策略上也非常有看点。 即使发展了接近20年,其主要的核心产品线面包也一共只有5个系列接近30余个产品,主打的系列产品分别是豆沙包、奶棒、醇熟、天然酵母、手撕面包。
另外唯一一点其他业务也是做跟传统节假日相关的月饼盒粽子业务,这块业务对于整个收入只占据及少数。也就是说做了20年,与其他中国酷爱多元化的企业相比较,真是专注的可怕。
这里还想提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这也导致桃李面包并不需要在研发新品上有太大投入,其研发费用2013年大概占据营业收入的0.10%。每年大概100多万研发费用。
而公司自己也表示要聚焦于少而精,不追求品种多,追求单品生产销售规模,大规模的生产可降低公司的单位生产成本,直接销售给商超等终端,可大幅降低公司的销售费用,所以继续提升产能降低价格就是应有的选择了。
集约生产+渠道分销是王道!
2018年2月,桃李连斩四城,成立一家海口公司,并向长沙公司、天津公司、南昌公司三家子公司增资。目前桃李帝国疆域北上囊括哈尔滨、内蒙古,西至山西、四川,东到上海、江苏,南达海南。34家子孙公司,17万个销售终端,遍布华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