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两年,“实体店倒闭潮”中倒闭、跑路的终端更不在少数。而这些小店虽然所处区域不同,老板不同,有着各自的原因,但是也有着极其相似的共性,让他们在不归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昏暗的灯光,杂乱的陈列,甚至常见的灰尘……这是在终端小店经常见到的现象,甚至已进入就感觉自己好像进入了仓库一般。
干净、整洁、条理性是基础,明亮的灯光更有朝气,再加上一些温馨的气息,简单的推荐,场景的变化……不需要太多的变化,就能改变的事情,但是很少有终端会做。忙得时候没时间,闲的时候在刷剧想不起来,这就是终端存在的现象。
4、混乱的库存管理——不知道自己仓库有什么货
不知道自己仓库里有什么,不知道自己仓库的产品还剩下多少……这也是很多终端存在的问题。该进什么产品了往往是产品销售完了自己才知道,往往是经销商业务员回访要不要订货了才知道,甚至都忘了自己什么产品没有了!!
终端许多的临期产品、过期产品来自于次,错过的爆品也因为如此,对库存不了解,不知道产品卖得好、卖的坏,需要进多多少,多长时间能卖完……很少终端会有这样概念,大多数都是凭感觉。
一份数据不需要太长时间,就能了解自己的生意做得怎么样,但是很少会做。一周一次的统计就能了解每样产品的状况,将自己的产品不断优化带来更多的利润,但是很少有终端做到。
5、赊账成风——失去束缚的进取
每个终端都有自己赊账的理由,但是大多数与自己的经营无关。有的看产品好,要屯上一批;有的资金用往他出,资金紧张;有的单纯就是想赊账……
人总是记得别人欠自己的,很少记得自己欠别人的,产品不管好不好,能赊账就敢进;生意不管好不好,能赊账就进货……这是现在终端的病态。正常的秩序已经被破坏,很难再回到正常的轨道。
这样的状况,让终端本来就混乱的财务、库存、产品体系变得更加脆弱,直接的结果就是近两年直接的体现——生意不好,直接跑路,最后损失就直接交给了经销商。
6、认命——没有任何动力
守着一个小店,一亩三分地,客户都是周边的人,每一个都熟悉到极致,一年生意没有太大的波动。很多终端对这样的生活已经疲劳,疲劳到不会反抗,接受这样的结果。动起来不一定会更好,现在状况就还行,何必要多次一举。
其实比起实际的混乱和不堪来说,这样的心理才是终端最大的问题。一旦看不到进步的空间,一旦没有前进的余地,结果及时倒退,甚至被淘汰。京东、天猫变化很大吗?不大!攻势很猛吗?一般!但是相对终端现有的状况来说,就像洪流一般,因为没有人反抗,他们只是在收麦子。
哀莫大于心死,终端的倒闭往往是从内部的瓦解。终端小店的倒闭不是因为新零售的崛起,而是二十年弊病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