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号称“史上最严奶粉新政”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终于出台,从此,国内奶粉行业真正开启了“大洗牌”的时间表!从此,在国内奶粉行业中,有的品牌商开始以泪洗面,惶惶然收拾残局,卷铺盖卷儿走人;有的品牌商终于笑逐颜开,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大干一场,迅速填补新的市场空白。那么,究竟是哪些品牌商在哭,又究竟是哪些品牌商在笑?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长期以来,国内奶粉品牌多、杂、乱的问题十分严重;更令人极为痛心的是,由于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恶性循环日益严重,国人对国产奶粉严重失去了信心,进而直接导致国外洋品牌大举进入国内市场,不仅掏走了中国消费者口袋里的钱,一些劣质洋品牌更掏走了中国婴幼儿的身体健康,而身体健康的受损要到十几年、几十年后才会显现!
我一直在各种公开场合强调,也在自己出版的著作、主持的节目中详细阐释,对人类的孩子来说,世界上最好的、最安全的、最有营养的、最美味可口、最符合道德伦理的食品永远是母乳,只有惟一,没有其他。事实上,对动物的孩子们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牛娃娃最好的、最安全的、最有营养的、最美味可口的食品永远是牛妈妈的牛奶,羊娃娃最好的、最安全的、最有营养的、最美味可口的食品永远是羊妈妈的羊奶,同样只有唯一,没有其他。
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也一直认为,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儿童的死亡率,它对健康带来的益处可以延续到成人期。以人口基础而论,出生后最初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是建议的喂养婴儿方式,接着以持续母乳喂养并添加适当的补充食品的方式进行喂养,直至2岁或更长。为了使母亲们能够实行和坚持在最初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始终建议,在婴儿出生的头一个小时里就开始母乳喂养。然而,这个常识却常常被很多人忽视或者干脆无视。
当然,如果必须要用母乳的替代品即奶粉去喂养人类的孩子,这种替代品就需要同时符合几个最基本的条件,即符合本民族儿童的生理(基因)特征、心理特征、文化特征,三者缺一不可。因为不同种族的生理(基因)、心理、文化特征是不同的,通过婴幼儿舌尖感受和传输的,不仅仅有食品带给身体的生理营养,还有通过食品感受和传输的心理与文化营养;而这种心理与精神文化层面的培育,往往是虽然看不到、摸不着,却又异常重要甚至是极为重要、影响深远的。
从这个角度上说,所谓爱国,所谓民族认同感,往往就是在这些看不到、摸不着的地方——婴幼儿的舌尖开始的!食品是民族认同,是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味蕾同样是民族认同,是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更为直接、更为生活、更为潜移默化,不可替代。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对带有母性意义的、生命终极意义的“祖国”的认同感,因此就必须要从婴幼儿的舌尖抓起。然而,就像很多人忽视或者干脆无视母乳喂养的常识一样,更多的人忽视、无视了民族认同感需要从婴幼儿的舌尖抓起这个常识。
对婴幼儿舌尖上的爱国、舌尖上的民族认同这个常识,由于其文化上的高度与深度,很多人忽视或者无视还可以理解,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会将婴幼儿奶粉与民族的文化基因联系起来,至多是将其与民族的生理基因联系起来;但是,由于对婴幼儿奶粉的安全性、营养性不认同,进而导致对国产食品整体失去信心,又进而对社会失去信心、对他人失去信心,将“他人即地狱”视为真理,则是许多国人深切感受到的痛。这种痛之所及,使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互信成本急剧上升,不仅仅影响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更从深层次上影响了国人正常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一旦一个社会失去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失去人与社会组织的互信,那么,由此所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则会严重降低人们的幸福指数与安全指数。
更重要的是,这甚至会影响整个民族的自信心,使之越来越倾向于“外国的月亮就是圆”,自信心越来越低,他信心越高越高,“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从潜规则上升为公开的规则。它所导致的更严重后果,是国家的文化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等。所以,正视婴幼儿奶粉中存在的问题,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国家安全战略问题,一个重要的民族安全、经济安全战略问题。
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国家才出台了被称为“史上最严奶粉新政”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无疑,它将会像一针强心剂注入国人心脏之中,使国人慢慢恢复对国产奶粉的信心,也慢慢增强理性,客观看待各种品牌的“洋奶粉”。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更准确地应该是:一杯优质好奶,才能真正强壮一个民族。
根据《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同一企业申请注册两个以上同年龄段产品配方时,产品配方应当科学合理,配方之间有明显差异,并经科学证实。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系列9种产品配方。而数据显示,中国本土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103家,国外奶粉企业有73家。按新规计算,未来国内奶粉市场上最多只有528个品牌,也就意味着80%以上的品牌系列产品将被淘汰出局。这样做的结果,必将极大提高中国婴儿配方奶粉的准入门槛,品牌混乱的现象也将大大改善,有利于推动国内市场竞争趋于良性,有利于中国消费者的权利保障、中国儿童的身体健康,实现良币驱逐劣币的良性市场循环。
当大量质量不稳定的产品退出市场,当大量高毛利的贴牌产品退出市场,当国外部分小厂由于不符合中国审查要求退出中国市场,更严格的是当加大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的监督审查力度,月月抽检,使一部分质量没有保证的企业也退出市场,像曾提出“最适合中国宝宝奶粉的营养,一定要具备‘中国母乳特色’”,“国际品质、华人配方”,并在上海建立首家中国母乳研究中心,配方根据中国宝宝的基因及体质特点研制的贝因美奶粉这类大公司,无疑将迅速填补市场空白,而能敏锐把握政策风向、市场动向的婴幼儿奶粉经销商们,必将迅速接过贝因美们递过来的橄榄枝。毕竟,在“史上最严奶粉新政”之下,只有拥有高品质生产工厂、产品品质安全有保障、拥有多样化及合理毛利的产品组合且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民族认同感的公司,才能越活越好,越活越滋润。
作者曹保印:
纳食集团董事长、著名作家、主持人、新闻评论员、品牌策划与传播专家,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2010年度中国最有影响力新闻评论员、2010年度冰心儿童文学奖获得者、2013年度北京大学新媒体创新奖获得者、2015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100名华人知识分子,出版有《中国社会化建设》、《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等50余部中文、英文、俄罗斯文、西班牙文、波斯文作品。
“纳食全球媒体矩阵”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