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赚钱
来源: | 作者:纳食 | 发布时间: 2017-11-29 | 155 次浏览 | 分享到:

职业打假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职业打假人的队伍,涉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广泛。在近期,食品行业成为职业打假人紧盯的目标。据统计近两年,全国超过17家大型商超企业与职业打假人发生冲突,设计金额达到数千万。

 

“打假”渐渐从单纯的打假向恶性打假转变,甚至发生直接冲突。甚至因为“打假”事件与百名超市老板发生冲突,发生打砸车辆的行为。

 

 

现场汇聚百名超市老板,涉及北京多个区。是单纯的“打假”还是恶性的“勒索”,每个人心中都有明镜,恶意购买,调包过期食品,赔进去的不只是超市的金钱,还有商超的信用,企业的品牌。这样的事情在食品圈愈演愈烈,事情发生越来越频繁。

一次打假,获利的是打假人,

损失的是超市,经销商,企业

   

在北京发生的这起打假事件在全国各个县市都在上演,金额小到几千,多到上万,打假已经演变成为职业,从行业的监督者变成行业发展的毒瘤。严重影响市场的正常发展,品牌的正常成长。


据悉,北京地区活跃的打假人已经达到1500人。

 

大润发相关负责人反映,大润发门店每年发生约2000起职业索赔事件。

 

很多中小企业反应:企业底子差,社会就业难,发展本来就艰难,被职业打假一次就要二次就业了!!

 

……

 

从良心打假人到职业打假人,到现在恶意“打假人”,打假已经成为专业化,集团化运作,打假已经从市场良性发展维持行为转变成为个别人追逐利益的手段。

从单纯的打假到打假“套路”

   

专业化的打假人在手段上也在不断进步,从单纯的打假开始渐渐形成“套路”。

 

现在越来越多的职业打假人将目标转向食品行业,也已经形成一定的打假套路,只要厂家有稍微的不注意,就会在这方面吃亏上当。

 

标签抠字眼:食品标签的营养成分表,配料表,添加剂等标识,只要不符合规定,就会被职业打假人“抠字眼”。只要有稍微的出入,就能开始一场持久战,配合在各个相关部门反映,检测,甚至宣传。品牌想要快速结束只能掏钱,息事宁人。

 

广告宣传:广告法越来越严格,各种字眼成为打假人最喜欢瞄准的方向。“第一”“最”……只要有一个字不符合广告法的就能被打假人抓住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