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食品产业供应链推介会在京召开,共启中国食品供应链新纪元
来源: | 作者:纳食 | 发布时间: 2025-07-18 | 44 次浏览 | 分享到:

 

丽星集团董事长孙庆新则展现46年薯粉智造之路:1990年自主研发国内首台粉皮机,首创涂布式工艺开启机械化生产;2021年创新推出"涂布蒸煮鲜湿粉"工艺,通过与下游企业共创重塑鲜粉口感标准。当山西陈醋遇见河南红薯粉,这场跨越黄河的产业对话,诠释出中国粉食的厚度与韧性。

 

产业升级:共生时代的无限可能

 

面对产业链协同、健康诉求、全球化机遇三大挑战,中国贸促会食品行业委员会秘书长沈志勇指出破局关键:"需深耕新口味、新工艺、新食材、新渠道,构建穿越周期的竞争力。"

 

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经理曹思婕预判:"未来企业将更重供应链优化,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控。"上海自有品牌协会副秘书长罗刚分享海外经验时强调,欧洲零售市场在多样性方面与中国具高度借鉴价值。京东大商超粮油调味业务部陈润泽披露关键数据:"京东超市作为线上线下最大商超,合作破亿品牌超500家。粉类食品增长空间广阔,今年将深化品类渗透与跨品类合作。"源头保障方面,上海福景堂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幸泽介绍,企业在六省建立原料基地,通过数字化产业链平台实现全程管控。

 

风味创新领域,立达老汤餐饮事业部总监李永超揭秘"灵魂汤底"的爆品逻辑:"肥汁米线、螺蛳粉等爆款均出自立达,作为国内首家老汤工业化企业,我们正建设年产50万吨产业园引领天然调味潮流。"中国农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胡宏海则聚焦植物蛋白赋能:"面对00后消费主力,粉类产品需向便捷、美味、安全方向创新,植物蛋白应用是关键突破口。"

 

场景拓展层面,麻六记创始人汪小菲讲述《一碗粉的场景故事》:"品牌定位餐饮食品零售,已铺设10万线下网点,通过'产品+场景'双驱动实现增长。"

 

健康升级方向,乐百氏(广东)饮品有限公司品牌市场部总监段炼分享"减糖不减味"科技:创新添加GI值仅8的塔格糖,破解"想喝怕胖"消费痛点。巴奴火锅产品经理杜夯重申产品主义:"坚守品质需做难而正确的事",其选粉逻辑体现供应链与用户体验的双向奔赴。

 

本次大会的承办方、纳食科技董事长李辛妍倡导共生理念:"孤岛型企业难以生存,需构建关系链实现利润有效分配。纳食早在五年前行业第一个提出了品类红利,供应链红利已至,让我们以共生的理念,构建一个更加高效、更加可持续的食品产业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