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新中国70华诞之际,中国食品行业渠道端也迎来自己的重磅大喜
来源: | 作者:纳食科技 | 发布时间: 2019-10-21 | 2474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年来,食品工业始终保持增长势头,资料显示,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1万亿元;占全国工业5.7%的资产,表明我国食品企业正在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迈进。


同时,食品工业上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关联度,融合度越来越高,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食品行业销售方式销售渠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局。


食品生产企业除了需要常规的服务外,更需要行业组织,为推动新时代食品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专业精准的市场对接。


不仅如此,作为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组织的食品经销商,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食品企业的营销战略和营销渠道变化等因素的促使下,也迫切需要加强和完善自身的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以及维护经销商企业的自身合法权益等多方面的现实需求。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10月19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经销商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经销商委员会)在北京因需而生。


食品行业经销商的压力究竟有多严重


长期以来,掌控着终端和渠道,食品经销商的地位本可以和食品企业分庭抗礼,但是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变得卑微了。


其实早十几年前,经销商也曾经有强势的时候,食品企业进入市场必须要经过经销商,而市场上的经销商也有限,能做市场的很少。但是,现在市场却变了。到底是为什么?


首先,全国40909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经销商却数不胜数,从选择食品企业到被食品企业选择,经销商逐渐处于被动。舍去一个经销商很快就会有其他的经销商顶上来,完全不用担心市场空白下来。


其次,合作时间长的经销商本身各种政策、利润需要让出更多,但是新经销商为了获得代理权可以把利润等各方面压得更低,让食品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再者,现在市场上渠道,终端已经没有那么容易掌控了,经销商对市场的掌控在逐渐降低。从经销商掌控市场,到现在逐渐演变成了产品掌控市场,更多是经销商在依赖大品牌。


在大品牌前的弱势到了现在已经逐渐蔓延到整个食品企业群体,是一个食品企业就能不把经销商当回事。合作之前,什么都说的好好的,但是合作之后,就完全变了,什么政策,什么支持都开始有各种条件,经销商钱也打了,货不见踪影的事情也时常发生。


经销商的弱势除了外部的原因之外,更多在于内部的无序竞争。窜货、低价、抢代理权……从最初的正常竞争手段,逐渐变成损害自身利益的竞争,最后变成食品企业、终端掌握经销商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