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辍学搬砖,20岁从一家杂货铺干起,卖菜买生鲜到如今开出806家分店,年营收583亿,净利达18.2亿元。买私人飞机、买豪宅,走向人生巅峰,这就是永辉零售帝国的掌门人——张轩松。
弃学投海
1990年,高中还未毕业的张轩松主动弃学,投入商海。张轩松的第一份事业是做啤酒代理、批发。当时,福州啤酒批发市场还没有成形,与别人开门店、等人上门批发啤酒的做法不同,他和合伙人率先提出“送货上门、服务到家”的口号,就这样,他在啤酒批发市场站稳了脚跟。
经过5年的摸索,张轩松深谙生意之道,也从批发生意的利润中积累了一定的资本。1995年12月张轩松开始把目光瞄准零售业,当时超市业态在福州刚刚兴起,张轩松分析了市场形势,根据他5年从商积累的经验,他判断超市业比传统的食杂店不仅理念先进得多,而且经营的品种也多得多,肯定将成为一个流行业态。在走访了当时福州的华榕超市、恒丰超市等风头正劲的几家日用品超市,看到庞大的人流量,张轩松更坚定了他的判断,于是决定进军零售业。
1995年12月,张轩松创办了第一家超市——福州市鼓楼区古乐微利超市,地址在福州市鼓楼区古乐路14号,面积仅有100平方米,主要经营日用品,方便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张轩松坚持以平价销售赢得市场的经营策略,也赢得消费者的认可。那时候,一条毛巾别人卖3块钱,古乐微利超市只卖2.3~2.5元,对于顾客来说,这种实惠是看得见的,因此古乐微利超市经营得非常成功,“天天平价”的经营理念从这里开始成了张轩松经营超市的样板口号。很快,张轩松就把赢得的利润用于创办新的超市。1997年3月,开办了福州市鼓楼区榕达自选商店;1998年8月,开办了福州市火车站地区永辉超市,这也是张轩松首个以“永辉”命名的超市。
误入歧途
如果当时的张轩松在超市这条路一直走下去,那么他的“超市王国”可能会来得更早一些,然而,1996年的一个决定,让张轩松走了一段弯路。
尽管超市经营得有声有色,但这期间张轩松仍然从事啤酒行业,1996年,张轩松介入了啤酒的生产,他不仅作为榕城啤酒有限公司股东,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还与其他人合伙创办了福州榕泉啤酒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包括原福州冷冻厂,闽光啤酒厂既是厂商又是分销商。张轩松和其他股东承包经营,占有股份30%。
然而,这一次介入,摔了大跟斗,因为当时的榕城啤酒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尤其是在福建两大啤酒厂家惠泉和雪津的进逼下,市场的份额日益萎缩。本来想由销到产通吃,但由于很多东西没有考虑周全,结果投入的资金一下子就被套住,损失了好几百万,几乎是血本无归,要不是海外亲戚鼎力相助的话,那时已初具规模的永辉超市也要拱手让人。这次教训极其深刻,经过这一场押宝游戏,张轩松说他变得更加的沉稳和理智,每走一步都要好好总结,分析得失利弊,这也成了张轩松今天创业的最大心得。
再归超市,迎来劲敌
1998年底,张轩松退出啤酒行业,开始了他专业的超市经营。这时他的竞争对手是华榕超市。当时华榕是福州超市的大哥,这让作为民营企业的永辉好不羡慕。然而,从1999年开始,福建省首家大卖场———新华都购物广场亮相后,福州整个零售业格局也拉开了剧变的序幕。紧接着,台湾零售业连锁巨头好又多及世界500强企业麦德龙、沃尔玛相继入榕,一时大卖场成了福州零售业的主流业态,而且这一业态的福州布点之快,创下福州商业记录,短短一年不到时间,福州大卖场就突破了10家。而这一切张轩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有改变才能生存。”张轩松对自己说。
很快,张轩松找到了破题的答案。
2001年3月,福州首家“农改超”超市———福州永辉屏西生鲜超市开业,率先开创了“生鲜食品超市”这种全新业态经营农贸超市的模式。这是永辉真正崛起的开始。同年4月,张轩松创办成立了福州永辉超市有限公司。
永辉的目标市场定位以家庭主妇、上班族为主要客户群,商品定位以农副商品为主。张轩松创造性地摒弃一般超市主营服装、日用品、家电的模式,建立起以经营海鲜、农副产品、餐桌食品为特色的超市和连锁店。避开了与沃尔玛、麦德龙等洋超市巨头的正面竞争,为自身赢得生存空间。
同时,这几年,张轩松与京东刘强东展开战略合作,打造京东1小时到家服务,使得消费者足不出户都能买到永辉超市里的商品。
打造零售帝国
有人说,上学经常捣乱人,进入社会混的不会差!高中没毕业的张轩松确实有其不简单的地方。他目光敏锐,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的第一桶金来自东百和闽福发的权证。
他也把“不当先驱就当先烈”的勇气和敏锐的判断,移植到了永辉生鲜超市,他也因此成为“超市之王”。
在老家坐稳了位置,张轩松又思考着如何“走出福州”。2004月10月,重庆第一家永辉超市开业,并一炮走红。这年年底,永辉集团营业额达到 20亿元,首次进入全国超市零售业百强之列。
2010年,永辉超市上市,被誉为“生鲜第一股”。张轩松立意打造的零售帝国赫然成形。2012年第一季度,在国内A股上市的永辉超市收入62亿,但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净利润却比上一季度降低25%。
在张轩松看来,市场波动永远都在,但如果专注于核心业务,并在行业内建立优势,抗风险能力会强于多元经营企业,“当波动来临,垮掉的都是多元化经营的企业,而且正是因为市场波动,才促进了专业化公司的快速成长”。
在张轩松看来,永辉超市的核心业务是“快速消费品”,包括三大部分:生鲜类、服装鞋帽、食品用品。尤其是生鲜,这是永辉超市差异化竞争的最重要优势。通过缩短生鲜产品的供应链以及精细化管理,生鲜业务为永辉贡献了16%的毛利率,而行业平均仅为6%。因此,为保证生鲜的品质,张轩松养了一支三百多人的采购团队,分驻在全国20多个基地、农场,挑选最新鲜优质的果蔬、鱼类……这种产地直购做法使“永辉”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运作机制,减少了产品中间流通的成本,又保证了产品的生鲜度,赢得顾客的青睐。
最近几年,新零售的异军突起,让张轩松也开始不断谋求创新,永辉试水社区便利店和新零售超级物种。
试水社区便利店,推”永辉优选“,2016年11月,“永辉优选”在重庆地区开始启动,2017年将在主城布局20家左右。
店里经营生鲜、当季精包装水果蔬菜,袋装干货及部分肉类和冻品鱼类、休闲零食,粮油调味,酒水冲调品等商品。据了解,其中,食品占比80%,用品占比20%,另外还提供面点,关东煮,咖啡,豆浆,烤肠等快速食品。
如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淡化了价格敏感度,提升了品质和便利需求,靠近社区而生的便利店自然迎来发展,永辉进入便利店可谓明智之举。
继红标店、绿标店、精标店、会员店四种业态之后,永辉的第五种业态横空出世,名为超级物种,首发地在福州。
第一家永辉会员电商超级物种体验店位于福州鼓楼区福州广场东北侧,人流密集,仅500平米,作为多重餐厅的结合模式,提供新鲜、安全、高性价比的全球优质食材,打造超级美食梦工场,融合了永辉目前孵化的8个产物:鲑鱼工坊、波龙工坊、盒牛工坊、麦子工坊、咏悦汇、生活厨房、健康生活有机馆、静候花开花艺馆。
超级物种就是未来超市+餐饮,通过餐饮带动食材销售,融合情景购物,让消费者更能寻味未来生活。超级物种在福州试水成功后会迅速在全国扩张,计划两年扩展到3000家门店。
纳食认为,永辉经过近20年的发展,永辉集团已成为商超龙头企业,市场区域覆盖福建、重庆和北京三地的240个市、县,截至2018年4月,拥有大、中型连锁开业超市603多家(不含便利店),签约门店203家。而张轩松更用自己的不安分性格,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商机和专注,他看到当时杂食店的谋变的趋势,做了商超;看到了新零售的风口,便做了永辉超级物种,而这一切都为绕着商超,年轻时走过的弯路,让他蜕变,更让他明白聚焦、专注及商机的爆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