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3日贝因美官方公告中,公司董事会同意提名谢宏、Johannes Gerardus Maria Priem、朱晓静、何晓华、李军和鲍晨为公司第七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排名第一的谢宏,不出意外将再次出任董事长一职。
然鹅,这不是结局。
贝因美最新业绩快报显示,2017年,营收净利再度双降,预计营业收入为26.18亿元,同比下滑4.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则进一步扩大至9.64亿元。就连第二大股东恒天然在去年9月的财报上也不得不为其投资进行价值减记处理,减记金额为3500万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1.685亿元),可以说是非常“扎心”了。
管理:一步错,步步错!
就在2014年业绩出现下滑态势之后,高层在2015年年底到2016年年初,为了扭转业绩,使出了很多急功近利的手段,在奶粉行业内,一直有着“先款后货”的不成文行规,“因为面对的经销商不同,其信誉也不同,而行业几乎所有厂家都遵循着这一行规。”但贝因美为带动销量,采用了授信的政策,即经销商可以先提货再打款,“奶粉经销商遍布全国,有大有小,如果钱无法按时收回,企业反而会很被动。”
还有2015贝因美失信于经销商:在2015年年末,贝因美为了刺激经销商的积极性,承诺给予经销商较大的折扣,鼓励经销商的加入,“但由于当时许诺的折扣实在太大,导致公司几乎已经没有任何利润甚至出现亏损,最终没有执行当初许诺的折扣和优惠,这使得贝因美在经销商眼中的诚信大打折扣,导致在当时一段时间内,贝因美与经销商的关系较为紧张。
贝因美,一步步从国产奶粉老大低落亏损大王,出现这样的局面究其原因在于管理,在于人!
渠道关系恶化
之前谢宏在位时,贝因美凭借优质的产品和强大的销售渠道,得以在婴幼儿食品领域脱颖而出。后来,因贝因美爆出一些负面消息,同时,它的销售渠道也开始出现问题。在2013年后,贝因美产品全线降价,并把降价的损失压给渠道商,这就引发了贝因美跟渠道商的关系恶化。
同时,贝因美在加盟标准上也不像以前那样严谨,贝因美只关心渠道商的进货金额,不关心其营业面积,甚至是是否还卖其他的竞品。
因销售贝因美的产品毛利偏低,部分加盟商私下还销售其他竞品,这不仅严重扰乱贝因美的销售渠道,还削弱了其品牌形象。
重新出山,但贝因美前途渺茫
此次谢宏隐退后重新出山面临诸多问题,不过作为创始人,他的出山给贝因美带来了一些希望,另一方面新的团队将对企业走出低谷增强了很大的信心。
然而,今日的奶粉市场绝非彼时,曾经的地方乳业君乐宝在行业地位已不容小觑,飞鹤乳业同样是一大劲敌,对于贝因美来说市场尽是劣势,谢宏面前更是有四五座大山阻挡,想要回到贝因美当年辉煌时刻,无疑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