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红牛时代”?No!冲击200亿!红牛今年目标已完成60%
来源: | 作者:纳食 | 发布时间: 2017-07-08 | 234 次浏览 | 分享到:

纳食集团

中国食品营销第一机构!

 

   

2017年上半年,面对商标续约、高管出走等一系列问题,华彬集团从未正面回应。一时间“后红牛时代”,“成为下一个加多宝”,“续命难”等解读出现在各大媒体。

  

 

但是,据红牛内部消息,2017年上半年,华彬集团上半年完成销售总额108.53亿元,达成年度目标60.3%的好成绩。下半年力争达百,冲击200亿。

 

据公司内部人员表示:“我们超额完成了预算目标,且利润完成进度快于销售进度、利润率得到提升。严董事长在开幕式的讲话上,也对我们所付出的给予了几大的肯定和鼓励。”

 

一年200亿,也难怪功能饮料市场新品一个接一个,都想抢夺这块蛋糕。为什么红牛这么牛逼?泰国红牛、中国红牛、奥地利红牛之间有什么“恩怨情仇”?市面上那么多红牛都是正宗的吗?今天小编给大家八一八。

 

 

泰国红牛

 

在泰国当地,“红牛”是一种不含碳酸,成分较为浓缩的一般提神用机能性饮料,常见到的是150毫升玻璃瓶的包装和金色矮罐包装。用泰国当地人的话讲,“红牛”喝超过一瓶会受不了。目前淘宝和进口超市可以买到泰国原装红牛。

 

许书标(Chaleo Yoovidhya,差莱·尤维亚)是“红牛”饮料创始人,被称为泰国“饮料大王”,也是泰国最富的人之一,他在自己的泰文传记中写道:“红牛为我带来每日1100万泰铢的收入(约合225万人民币)。”2012年,他以拥有价值50亿美元的净资产,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全球富豪榜第205位,泰国第2位。“红牛”投入市场两年内,就成长为泰国最热卖的功能性饮料。

 

 

奥地利红牛

 

奥地利红牛功能饮料的包装为蓝银色的高罐包装,后来也推出了其他色彩的包装和品种,但都是高罐包装。奥地利红牛的糖分较少并加了碳酸,含有咖啡因、牛磺酸、多种维生素B。2014年,奥地利红牛功能饮料开始通过进口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泰国是红牛的发源地,奥地利则是红牛走向世界的地方。1982年,时任一家德国日化用品公司国际营销总监的梅特舒兹为了打开泰国市场,来到曼谷开展推销工作。偶然喝到一罐“红牛”,喝完之后立马神清气爽。拥有敏锐市场嗅觉的梅特舒兹当即找到了许书标毛遂自荐,要把这款饮料推广到全世界,两人一拍即合。

 

奥地利红牛公司还重新定位,将这种饮料打造成时尚高档的饮品,他大胆尝试用“运动”来宣传,并盯住年轻的顾客进行长期的市场培育。1992年,红牛饮品扩展至国际市场,进入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1997年进入美国,2000年进入中东。目前已售出约300多亿罐进口Red Bull劲能饮料,足迹遍布全球168个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饮料大王”,也就此创造了一个帝国、一个时代、一个世界性品牌。

 

 

中国红牛

 

中国“红牛”开始为金色矮罐包装,后来也推出了蓝色高罐包装。

 

1954年,严彬出生在中国山东一个贫穷的家庭,1970年初中毕业到河南林县插队,后来去了泰国。1984年,严彬在泰国创办了华彬集团,主营物业、旅游、国际贸易等。1995年12月,华彬集团与红牛维他命饮料(泰国)有限公司、泰国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在中国合资成立了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拥有了“红牛REDBULL”商标在中国的经营权。“补充体力、精力十足”、“渴了喝红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等广告语开始广为传诵,“红牛”品牌也为广大中国消费者所熟知。

 

 

中奥红牛的“恩怨情仇”

 

奥地利红牛于2014年3月正式进军中国,并成立瑞步饮料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目前,进口Red Bull劲能饮料已登陆北京、上海等各大超市便利店,以及1号店、京东商城及顺丰优选等电商平台。不管中国红牛的“授权到期说”是否属实,在面临黑卡、乐虎、东鹏特饮等功能饮料不断崛起的挑战之外,中国红牛也要直面真正的世界功能饮料霸主来一场国内市场的“捍卫之争”了。

 

中国红牛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树立起品牌的是在红牛被引入中国后,严彬采用了又土又实在的方法:持续在电视台投放黄金时间播放广告。此后,中国红牛渐入国人的眼球。用了20多年的时间,中国红牛在全国建了30多家分公司,300多个经销网点,形成了一张巨大的销售网,令红牛在国内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独占鳌头。

 

很快20年就过去了,严彬手中的红牛商标授权期限将至。去年年底,是中国红牛商标授权的到期日。在严彬的公司,红牛为其公司创造了年230亿的销售额,占据了公司98%的份额。此次,红牛是否能拿到红牛商标的续约已决定了严彬公司的存亡。

 

如此巨大的市场,也难怪红牛刚公布一条“小小的”红包消息,就引来众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