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粗暴有效的促销方法---再来一瓶,为什么消失了?
来源: | 作者:纳食 | 发布时间: 2017-03-18 | 280 次浏览 | 分享到:
打开饮料和啤酒瓶盖,顺手翻过来看看里面有没有“再来一瓶”的字样。大家是不是已经习惯这个动作?不过今年这一招可能不大能用上了。

 

 

抽奖奖品代替“再来一瓶”


 

之前饮料和啤酒行业普遍采用“再来一瓶”的赠饮促销,普遍中奖率较高,大多在20%左右,随着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的压力加大,渠道商配合上的问题,企业利润受到很大的影响,很难继续坚持。

 

 

于是各家企业近年突然改变了做法,用旅游、手机话费等作为抽奖奖品搞促销。曾经红极一时的“开盖赠饮”“再来一瓶”的促销活动,今年已经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整箱优惠。只有极少数品牌还在坚持,不过活动覆盖范围、中奖率或兑奖时间都有所缩小。

 

“再来一瓶”暗藏隐患众多


 


 

自2010年,康师傅发动大规模“15亿瓶大赠送—再来一瓶”促销运动。靠这一方式,康师傅提升了市场份额,为开发新品、培育新品争取了足够的时间。

 

由于营销相当成功,2011年康师傅继续这一做法。不过随着影响面的扩大,各种意料之外的恶性循环也开始出现:

 

首先是网络上出现各种“秘笈”,用来看是不是有中奖的瓶盖;另外出现了有厂家专门大量生产假冒的中奖瓶盖来兑换;随后出现了经营户中奖瓶盖兑换难,有些门店开始不接受消费者兑换的恶性循环。

 

据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康师傅后期饮料业务的巨大下滑与其“大规模的促销方式、中低端的定位以及在产品方面的追随创新”这种营利模式不无关系。

 

当然,“再来一瓶”的营销活动逐渐消失的原因除了它背后的隐患之外,与行业主流群体的替换也存在莫大关联。

 

粉丝经济早已取代价格战


 

随着各大品牌争相面世,饮料企业们发现,来自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对销量的拉动远比促销来得持久和忠诚,因而,在具体操作中,粉丝经济取代了价格战。

 

比如农夫山泉在继“东方树叶”被网友们戏称奇葩又难喝的茶饮料之后,在今年4月推出的新品果味茶饮料——茶π,而且还重金请来了90后、00后的偶像BIGBANG作为其新品的代言人,消费人群定位十分明确,以此带动粉丝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