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大商超将更多的风险嫁接给经销商,各种条码费、进场费、合同续签费、返利、新店开张费等等名目繁多。有的为了赚取更多费用,想办法把经销商卖得好的产品锁码,逼迫经销商解锁,再收一次进店费。有的逼迫经销商签订销售任务和利润任务,只要完不成就让经销商补利润。超长账期、超大费用、经销商不但不赚钱,逐渐发现自己都开始赔钱了!

不好的商超,生意差,压榨经销商。好的商超,比经销商还要牛。作为食品经销商,真的越来越难。
有些区域超市在当地非常具有竞争力,厂家给予大卖场的政策比经销商还要低,很多经销商不得不从商超拿货。自己的价格都没大卖场低,又如何卖给大卖场呢?即使进去陈列各方面都没直采有优势,经销商被迫逃离大卖场。
如果所有的经销商都逃离商超,未来的实体店将更加的艰难!畸形的商业生态,面临着巨大的重新洗牌!
顺时者昌,逆时者亡,不能坐以待毙!
市场是检验一切的真理,洗牌既然已经开始,顺时势者兴,逆时势者亡!
超市生意不好已经是大家都知道得事实,大商超不应该一味的怪经销商,而是要联合经销商,团结起来用心服务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和性价比更好的产品,方能拉住客户。
在提供服务和产品方面,可以向便利店学习。便利店在日本提供的服务,从最开始的24小时营业,到支付水电煤、甚至是保险、税金等各类非公共事业费,以及开设ATM机,收发快递,到现在的送货上门,日本便利店把“便利”几乎做到了极致……
在国内关店潮之下,永辉超市却在逆势而上,借助的是生鲜。生鲜相较于服装百货是刚需,可以增加更多的粘性。而且永辉超市还积极拥抱互联网。

在民间被喻为“中国最好的店”胖东来,外界对其评价之高,他寄托了许多零售人的梦想,也寄托了消费者的购物理想。“极致”的服务是胖东来的标签,开店一小时甚至因为人太多而被迫关店……

无人货架、便利店,只能提供小部分的休闲零食和饮料,监管和市场标准还不健全。如今这些新出现的竞争者一定会抢夺市场份额,但是真正的大头还是在超市。
就像电商,抢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消费者的衣食住行、线下依然是销量的重心。今年阿里巴巴大力收购线下连锁商超,某种程度上不正式看好线下实力吗!
虽然目前看来“饭碗”正在被新零售“抢去”,但是超市和经销商并不能坐以待毙!未来想拿回市场份额,一定要做好产品组合,提高服务用户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对抗新零售的“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