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创业故事
来源: | 作者:纳食 | 发布时间: 2018-01-11 | 266 次浏览 | 分享到:

严彬

第一份工作“青年话剧演员”

 
1969年,山东籍的严彬在河南务农。他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吃饱肚子。农村条件艰苦,“喝的水里都有鱼虫”。更让人绝望的是看不到出路。

 

受母亲影响,严彬从小痴迷于京剧。他跟母亲商量,想唱样板戏,“唱出来了说不定能混进京剧团”。1971年,河南话剧团招工,17岁的文艺积极分子严彬得以入团,当时他只有一个要求——“管饭就行”。“正是这种朴素的感情,把我从河南最底层带到了河南文化圈里。”严彬说。

 

严彬成为河南省话剧团的一名青年演员,他在话剧团度过了他人生中第一段幸福的时光。第一次发工资16.5元,严彬记得很清楚,他把这钱捧在手里,高兴得浑身发抖。

 

不过,当年在河南话剧团工作的严彬并没有一心一意朝着京剧演员的职业生涯一路埋头走下去。

 

1984年,严彬去了泰国一番努力打拼后在泰国成立了公司,90年代,严彬回到中国,1995年12月,严彬回国创办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

李经纬

第一份工作“排版学徒工”

   
1939年,李经纬出生于广东佛山三水县(今三水区)白坭镇。他的表弟区盛联说,表哥是遗腹子,父亲死于战乱,母亲生下他后便去了广州改嫁,因无力抚养,将李经纬送到孤儿院。

 

十多岁时,李经纬跟广州一位远房亲戚学修水电,后回到三水寄住区家。1954年,15岁的李经纬在三水县印刷厂当排版学徒工,学会了认字,几年后当上了副厂长。又过了7年,他因在篮球场结识三水县武装部一位领导,被提到县体委当副主任。

 

1973年,李经纬被调到濒临倒闭的三水酒厂当副厂长,那是一间只有几口米酒缸的作坊。34岁的李经纬,每天亲自背着米酒,到佛山和广州挨家挨户推销。之后,他又开发出一条啤酒生产线,推出了猫头鹰牌礼品酒和强力牌啤酒,将啤酒事业做得有模有样。

 

升任厂长后,李经纬掌握了绝对的主导权,此时他又有了新的想法。于是,花了3个多月时间,经过130次试验,李经纬一款橙色的、含碱电解质的饮料被做了出来,这就是日后的“东方魔水”健力宝。

 

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他是你步入社会的第一步,人生中经验的第一笔财富。牛根生、宗庆后、钟睒睒、严彬、李经纬这几位都是行业拥有百亿资产的大佬,在第一份工作面前他们都以学徒的身份开始,对待薪资待遇更是“管饭就行”“能吃饱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