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内的两家社区店其中一家倒闭了!昨日夜晚进入小区,第一眼看到不断被清出的货架,随意摆放的各种产品,以及老板在昏暗灯光下的背影……落寞的场景只是终端小店洗牌开始的缩影。
终端小店最先崩溃的往往不是生意,而是夫妻之间的感情。终端小店做得不仅是生意,更是人情,也是与人相处的状态。一旦发生一些错误,造成的结果比一些大企业的错误更难挽回。
所以想要解决夫妻店的问题,经销商需要的不仅是产品、价格、陈列等,反而是在其他方面。
夫妻店改变之难,不在产品
大多数经销商手中的客户都是终端小店,流动最大的也是终端小店。本身终端小店最重要的就不是产品、不是陈列、不是价格,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力提升。
不在产品,而在服务。多种服务形式的开发,不仅是平时的接触,而是为熟客提供更多的便利。社区店的价位本身就比外面要高一些,如果没有平常一些互帮互助的服务,没有谁愿意每次都接受这样的价格。之前所说的快递、微信群管理都是一些服务,在夏季一些简单的凉皮等半成品食品等都是很能拉近关系的手段。
不在价格,而在重视。很简单的事情,每天见面打声招呼,说几句话,简单的交谈几句。一天没什么,时间长了自然熟悉,认识了,你对客户的重视,在同等的条件下自然更愿意亲近你。本来准备出去买东西,你打声招呼,问下,客户很大几率就直接说出来,在你的店里买东西了。不是因为价格,只是很简单的一个心理阻拦。
不在陈列,而在氛围。大多数社区店并没有什么所谓的陈列,简单整齐是标配,几个货架怎么玩都玩不出花来。所以更多是氛围的打造,之前的服务、态度等都是氛围的一部分,如果再配合内部的氛围渲染,更能吸引熟客的关注。每天路过,每天路过,突然有一点焕然一新的感觉,也是很吸引人的。
这些恰恰是我在原来的社区小店中没有感受到,而在新店之中感受到的。平时不重视的细节,逐渐将一个人捆在自己的店里,不由自主的做出选择。
这就是终端小店改变的难度,因为不是在产品,不好卖换了就好;不是价格,换成便宜的就好;不是陈列,重新摆一下就好。终端小店更吸引的是本身的温度和氛围,真正和朋友相处的熟悉感和便利程度。需要的是每一天、每一分都要注意,都真正去做,融入其中的投入和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