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粥赚了100亿!占据全国60%市场,33年都没人能打垮它
来源: | 作者:纳食 | 发布时间: 2018-06-22 | 951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快消品界里提到粥,大家想到的一定是银鹭!没错,这个品牌号称“中国粥王”,因为它仅靠一碗粥占据了全国市场的60%,从1985年到现在已经有33个念头了,依然是中国罐头和饮料行业龙头企业,位居全国农业产业化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年产值达600万吨!而33年的坚持离不开他的付出,银鹭的创始人——陈清渊!



高中毕业,6个人集资1.8万办厂


1958年,陈清渊出生在厦门马塘村也叫为“瘦马塘”,虽然三面环山,但是却藏不住水,一到旱季,水井基本上都是见底。要是赶上年景不好,颗粒无收也是经常发生的事。久而久之,当地形成一句顺口溜“有钱不借马塘人,有女不嫁马塘郎。”


人穷志就短,所以在马塘村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孩子念完小学就回家务农。”为啥?一是家里孩子多没钱交学费,二是山里的孩子淘气,坐不住板凳,一翻书就头疼。


大哥早早就不上学了,种地、放牛、喂猪,直到30还找不到媳妇,不出意外,陈清渊也将不起后尘。8岁那年,村里来了个老道,非要拽住陈清渊给算一卦。没有想到这小子上来就抽了个上上签,卦曰“靠山吃山,必成人龙”。父亲很高兴,决定把孩子好好培养,“只要你想读书,砸锅卖铁也要送。”陈清渊也争气,愣是冲破魔咒,在村里一口气念完初中,并于1973年秋天顺利考入县一中。清渊是马塘村历史上第一个高中毕业生。他高中毕业后返乡任生产队会计,算是马塘村的高级知识分子了。

1985年村民小组长改选时,这位全村最高学历的年青人被推上了村民小组长的位置。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经常在外跑运输的陈清渊及其兄长陈清水,了解到以水果为原料的罐头加工业的产销行情看好,而本村恰好有丰富的果蔬资源可供利用,于是便萌发了回村办罐头厂的念头。1985年6月,在村里的支持下,以陈清渊为主的六位青年农民以股份集资的方式,兴办了同安县第一个村办企业——兴华罐头厂。


恩人相会,银鹭诞生


四年后,罐头厂迎来一个重大机遇。1989年,一位名叫黄福华的新加坡华人回到家乡同安,在考察了同茂罐头厂后,他决定投资10万美元,因为他看好罐头厂的前景,同时亦被陈清渊的勤奋和闯劲深深打动。甚至在合约还没有完全谈妥的情况下,黄福华就果断地将10万美元全数打入罐头厂的账户,不久他又再投入10万美元。

“如果没有当年黄老先生的20万美元,就没有银鹭的今天。当年那20万美元,比今天的1000万元还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