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将是新零售爆发的一年,自春节过后,新零售的三位大咖:阿里、京东、腾讯也相继开始自己的动作。新零售的布局也渐渐从单纯的零售行业,向更多的产品伸出触角。
阿里准备全资收购饿了么
京东全线布局无界零售,并且确定入局步步高,牵手全家
腾讯入局步步高,不断在各个方面布局
……
新零售从最初的京东与阿里之间的较量,到腾讯与阿里的较量开始后,京东渐渐被遮掩,未来新零售格局到底是一场“三国杀”还是“楚汉争霸”?
“三国杀”局面在所难免
把阿里、京东、腾讯拿出来作比较,从局势上分析来看,是一场现实的三国局面。
魏:阿里。实力强大,无论财力,人员,各个方面的布局都十分强大。对新零售的布局也十分强势,占据新零售半壁江山。而且发展势头十分凶猛,手段十分强势。要不直接买下,要不就扶持一个。
蜀:京东。能够在电商领域从阿里手中撕下一块肉,实力和操作毋庸置疑。在新零售开始时就快速布局,新通路、京东便利店、入局永辉、不断加强自身的物流……每一个步骤都有条不紊。同时更不断借助腾讯与阿里逐渐形成对峙之势。
吴:腾讯。虽然出入新零售,但是强大的资金力量,流量优势,品牌效应等都给腾讯加分不少。直接资金开路,大手笔入局,直接改写新零售格局。同时,本身的目的并不在市场份额,而在于端口的占据,更大程度上减少一些利益的冲突,更容易获得支持。同时和京东的合作,形成坚定的蜀吴同盟,与阿里形成直接对抗。
无论阿里、京东还是腾讯,对零售市场的争夺,或者更大范围市场的争夺都是不可避免的。单纯的市场层面的竞争,销量,人流的争夺,还是支付端口的竞争,或者更高层面经济体系上的竞争,三者在未来的厮杀再所难免。
就算是现在合作紧密的京东和腾讯也是如此,从流量,市场到以后的支付端口,金融等,随着企业的不断拓展,发展的需求,业务的冲突也必定会不断凸显。现在的合作,更像是三国时的联吴抗曹。而最终随着利益的变化,三者必定演化为一场“三国杀”。
新零售只是开端
新零售开始两年时间,从最初的零售通,新通路到去年愈演愈烈的各种形式的崛起。大层面京东便利店项目、天猫超市项目再到对各个商超的收购入股;下层面上各种无人超市,无人货架的兴起,在不断炒热新零售的概念。
但是无论对阿里还是京东、腾讯来说,这些概念已经过去,新零售仅仅是布局的一个开端,而快消品只是竞争的前哨站。作为2017年新零售的重头戏,对2018年几个巨头的布局来说,只是冰山一角。
近期爆出的京东新通路开始入局餐饮市场,阿里收购饿了么,腾讯入股海澜之家……三大巨头的竞争在不断向更多的行业蔓延。
各行各业随之整体经济发展趋于稳定而降低的发展速度,面临新的提升难题;配合新零售快速提升的资源或缺,两者的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阿里、京东、腾讯不遗余力的推动之下,新零售的概念不仅仅局限在快消品行业之内,越来越多的行业将加入这一场战役争夺之中。
在纳食长期的观察中发现,阿里一味的买买买带来的资金压力必定会不断加剧,资金回笼,周转等必定成为快速发展,进入各行业的限制。盘子越大,操作也变得越艰难,重资金操作下,阿里发展速度是否会放缓,可能成为影响市场竞争的重大因素。
相对而言,腾讯的招式则显得聪明。目标始终在商业权利的制高点,而不是蚕食各行业的生意,旨在不断扩张影响力和市场占有。
资金有限的京东则在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通过现有的力量,扩大竞争力。新通路,物流体系的建设都在为未来的竞争做准备。
三大巨头三个不同的方向,但目的地是想通的,同时对新零售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也相似。而这样的状况,三者在未来竞争的激烈性也可以预想,“三国杀”最终的结局是三足鼎立,还是一家独大?
竞争愈演愈恶劣
无论阿里、京东、腾讯都在不断加大在各方面的投入与动作,但是真的要做到一家独大,难度超乎想象。三者之间的竞争所波及的范围也必定越来越广,此前阿里与腾讯一系列买买买的动作之后,近期竞争再次升级。
从3月15后,网友曝出重庆沃尔玛不得使用支付宝,随之在不少网友曝出所在地区沃尔玛也不支持支付宝支付。随着新零售大战的不断进行,各大平台,各大零售商之间的竞争也将愈演愈烈,而此次沃尔玛的动作不是个例。
沃尔玛不支持支付宝不在于和京东、腾讯的合作,更多来自于阿里对整个行业的布局在不断威胁到沃尔玛的生存。收购高鑫零售,直接成为了竞争对手;涉足生鲜,向沃尔玛生鲜区进军……
零售商之间的竞争在于销量和区域等各方面竞争,支付宝与腾讯的竞争在于支付端口,阿里与京东之间的竞争在于线上线下的竞争……随着这个竞争的参与者越来越多,竞争对手的越来越复杂,这一场竞争将持续衍变。
在未来的新零售竞争中,你的对手存在于每一个角落。这将演化成为一个涵盖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参与者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