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过去大半,
秋季糖酒会已经不远。
不少经销商已经开始准备下一次的选品。
对经销商来说,每一次选品都是一个难题,也是一年生意的关键。
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好卖的,渠道接受度广的,市场的,符合现在消费者审美的……
但是,
每一年糖酒会的产品都有成千上万种,想要从中做出选择,十分艰难。
每一次听厂家介绍,都是各种利好,各种好的趋势,各种政策……
而忽略自身的需求。
这一次不说大家已经熟悉的选品,细细的数一数经销商选品应该特别注意的几种产品。
每一中都曾经销商都留下深深的记忆,而大部分时候记忆并不怎么美好。
婴儿型产品
顾名思义就是像婴儿一样的产品,主要是一些新出的品类。
在大多数人看来十分陌生的产品,没有市场基础,没有消费认识,没有品牌认识……
这样的产品就像是刚出生的婴儿一般,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一点点的向市场灌输产品认识,向消费者灌输消费理念。
往往这类产品,厂家会给出很好的条件,政策,利润。
但是同样的难度也远超一般产品,经销商想要选择这类产品,就要实现做好思想准备,做好长期奋战的准备。
风尚型产品
所谓风尚,也就是时尚,风气,流行。
在短时间快速火爆,而后快速下降的产品。
最典型的就是最近两年的预调鸡尾酒,RIO带动下快速崛起后急速下滑,就像一阵风一般。
这种产品往往在前期发展十分迅速,呈现爆发式的发展,吸引经销商快速加入。
但是后期市场“套牢”很难脱身,就像股市一般,无法预测。
走高时想追,不知道见好就收。
跟风型产品
跟风产品在每一个糖酒会都很常见,茶π火爆之后,无数个各种π出现在市场。
每一种产品火爆之后,都会带动一串的跟风产品出现在市场。
今年各种豆奶,山楂汁,功能饮料也都是在品类火爆之后,厂家开始跟风带动品类的发展。
对这类产品,经销商也需要注意。小厂家的崛起是从模仿开始,但是模仿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入自己独有的东西,差异化的东西,才能被市场认可,而不是一味的模仿,高仿。
往往只关注外在,而没有学会精髓。
产品一看很像,品类也一样,但是产品品质却没有任何特色,甚至是低劣。
僵尸型产品
所谓僵尸,就是死而不僵。
品类已经发展到暮年了,已经有新的品类开始取代。
虽然产品还有市场,但已经被大品牌老产品固有化的一些产品。
比如红茶,绿茶,曾经十分火爆,现在市场上还能见到,但是消费群体已经在不断减少,茶饮料市场也已经升级。
市场上这样的品类不在少数,产品的市场依旧很大,但是发展空间在不断缩减,每年的销量不断下降。
新的品类在不断的取代老品类的市场,经销商代理这样的一款产品,看似市场广大,但是发展十分有限,市场开拓难度极高。
山寨产品
这个应该是深恶痛绝的,从名字,包装上下功夫,什么康帅傅,六大核桃,雷碧,脉劫……
各种充满了奇葩的名字与让人难别真假的包装。
比起跟风产品对产品的高仿,山寨产品完全是抄袭,而且只抄袭外在。
这类产品是经销商应该远离的,一旦沾身,破坏的不仅是你的利润,还有长期以来经营得到的信誉。
杀马特型产品
很多厂家、经销商对年轻消费者的理解是个性,自我,猎奇,叛逆……
当对这个概念理解偏激之后,出现的就是“杀马特”这个类型了。
完全超出正常人的审美,超出正常人喜好特立独行的产品。
这种产品在市场上十分局限,市场狭小,在市场寿命有限。
对经销商来说,这种产品一定要慎重对待。
年轻人的个性,自我,猎奇,叛逆……
但过激的毕竟只是小部分。对年轻消费群体的理解,要真正走进消费群体之中,不要靠自己的一味想象与理解。
选品是经销商永远的主题,但选品对经销商来说不是在做加法的过程,而是一个在不断做减法的过程。
不断询问自己的需求,排除自己所不需要的产品的过程:
1.产品是否有市场?
2.产品是否适合自己所在的市场?
3.产品在是否适合自己的渠道?
4.产品是否是消费者需要的?
5.产品的价格是否是消费者能够接受的?
6.……
到最后的问题才是:产品是否能够带来利润。
很多经销商之所以会在这几种产品上栽跟头,原因就在于忘记了自己选品的初衷,把最后的问题放在了第一位。
- END -
中国食品营销第一机构——纳食!
专注食品系统服务:营销咨询策划、产品推广招商、终端动销落地!食品营销,就找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