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凭借50亿美元的净资产,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全球第205位富人,泰国第2位。 对大多数泰国人来说,许书标是泰国的“饮料大王”,也是商业奇才。他让全世界人知道了泰国的功能性饮料。
创业历程:从药品推销员到饮料大王
许书标家一直很穷,全家人靠一个养鸭场和卖水果生活,他很小就出门干活,贴补家用。
为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20多岁的许书标决定和哥哥一起去曼谷淘金。
很快,刚步入社会的许书标在一家名叫“FE Celix”的医药公司找到了一份推销员的工作,这家公司从国外进口药品,再制成便宜的抗生素卖出去。而许书标的任务就是,挨家挨户推销药品,并熟悉各种药品行情。
这份工作为许书标日后投资制药界的成功打下了基础。那时,泰国正处于二战战后经济复苏、百废待兴的时期。1962年,许书标在曼谷老城区创立一家名叫“TC制药”的医药工厂,很快就在抗生素市场站稳了脚跟。
上世纪70年代,许书标30多岁时偶尔听到了有关功能性饮料的信息,这种饮料能够消除人们的紧张情绪并恢复体力。他敏锐地觉察到,它一定会在泰国大卖。许书标的工厂研制出这款内含水、糖、咖啡因、纤维醇和维生素B等成分的“滋补性饮料”,取名为“红牛”。
当时“红牛”的目标销售群体是倒班工人和卡车司机等蓝领,帮助他们在通宵熬夜工作时保持清醒。他敏锐地断定这种饮料的发展前景,做出对事业转折性的决策——转轨生产红牛饮料。他根据药性功能,生产的红牛饮料,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有益成份,具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功能,加之口感良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生意兴隆。
销路使他增强了信心,把工厂办到国外,每天24小时流水性生产,产品供不应求,很快覆盖了东南亚和西欧、北欧各国市场。成为泰国不负众望的“饮料大王”。
走向国际,没有事情不可能
“红牛”推出市场后大受欢迎。1982年,奥地利大亨迪特里希·马特施茨出差到亚洲时,意外地发现“红牛”饮料对缓解时差有很好的效果。随后,马特施茨特地到泰国找到许书标,希望把“红牛”推向全世界,两人一拍即合。
1984年,许书标与马特施茨共同创建红牛集团,1987年开始向奥地利出售“红牛”。如今,红牛饮料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知名饮料,在全球超过79个国家和地区销售。2010年,“红牛”在全球售出超过40亿罐。单在英国,“红牛”每年的营业额就超过2.3亿英镑。
目前在奥地利、泰国、中国、越南等地生产,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红牛公司在中国内地共有四个工厂。但由于各地饮料标准不一样,各地的红牛配方不尽相同。
1991年11月,许先生偕夫人及女儿第一次回到家乡。他对故乡进行实地考察,决定在琼山市三江镇办红牛饮料厂。在海南,日产30万罐仍供不应求,日产60万罐的红牛饮料厂又将在北京投产。自此,红牛在中国打开了能量型饮料市场,经久不衰。
能量饮料初次从清凉饮料分化出来,也就抢先占据了能量饮料最大的品类价值。品牌完成了品类指代,在消费者心智中,红牛就是能量饮料的代名词。
许书标儿子Saravudh说:“我从没听过父亲说‘太难了’或者‘不可能’这样的字眼。为了将红牛饮料推向国际,父亲从没停止学习,尽管父亲从没上过大学,但是一直坚持自学,尤其是学习英语和法律。”他认为,这两个是将“红牛”打入国际市场的必要条件。
最后我们一起看看红牛为什么这么牛?
红牛营销竞争战略关键点:
1.第一胜过更好。1995年红牛登陆中国,从时间上是占尽天时,获得了先发优势。2.确定了“红牛=能量”饮料品类独特价值之后, 围绕这个核心价值做运营配称策略。3.“红牛”品牌名称的天然优势,名正则言顺,“红、牛、红牛”单个字眼与逆天组合,从寓意表达上,都符合消费者对于“能量”的认知。4.红牛品牌故事与背景图。红牛是泰国舶来品,泰拳是世界上最凶猛的拳种,代表无以伦比能量,泰国饮料与泰拳产生关联,凸显正宗。5.产品“色、香、味、形、器”等产品形态配称品牌品类独特价值,特别是三片罐包装形态显示功能性诉求,适合箱货礼品特征。6.其他营销团队、经销商模式、企业领导人人格魅力都是企业成功必要条件。
许书标儿子Saravudh说:“我从没听过父亲说‘太难了’或者‘不可能’这样的字眼。为了将红牛饮料推向国际,父亲从没停止学习,尽管父亲从没上过大学,但是一直坚持自学,尤其是学习英语和法律。”他认为,这两个是将“红牛”打入国际市场的必要条件。